<xmp id="musks">
<menu id="musks"><menu id="musks"></menu></menu>
<tt id="musks"></tt>
<nav id="musks"><strong id="musks"></strong></nav>
<menu id="musks"><menu id="musks"></menu></menu>
<xmp id="musks">
<nav id="musks"></nav>
<menu id="musks"><strong id="musks"></strong></menu>
<nav id="musks"><strong id="musks"></strong></nav>
  • <nav id="musks"></nav>
    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山西:從“大路菜”到品牌菜

       日期:2019-06-18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    瀏覽:10440    評論:0    

      一顆小小西紅柿,從豐富菜籃子到品牌旱作農產品,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新產業;從種植玉米、谷子等傳統農作物,到種植旱地西紅柿面積達到5萬畝,畝均增收1.5萬元,總產值超過10億元的經濟作物;從外地人來發展,到外地人來洽談、收購;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到國家級旱地西紅柿標準化種植示范區……20多年的時間,壺關縣在全縣持續推廣種植旱地西紅柿,在全國叫響了這個“金字招牌”,獲得“國家地理標志商標”認證,走出了一條精品特色產業帶動農民增收之路。

      立足資源稟賦 激發產業動能

      6月,在壺關縣店上鎮店上村見不到閑人。記者找到旱地西紅柿種植大戶王磊時他正帶著幾十名村民,為西紅柿秧苗搭架桿。“這西紅柿可是我們的搖錢樹。一年下來,能收入20多萬元。”

      去年,王磊種植了20多畝旱地西紅柿,帶動10余戶貧困戶戶均增收5000多元。“我還領取了脫貧攻堅產業扶貧獎勵補貼、種植西紅柿補貼和有效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增收補貼,全部下來有兩萬多元呢。”

      店上村僅僅是該縣依靠旱地西紅柿產業實現脫貧致富的縮影之一。

      壺關縣,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境內山大溝深,十年九旱,素有“干壺”之稱。這些年他們因地制宜,憑借當地光照時間長、無霜期長、晝夜溫差大等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旱地西紅柿產業取得了長足發展。

      上世紀80年代,該縣集店鄉烏集頭村村民張何水為豐富菜籃子,在自家庭院里試種旱地西紅柿,并且熟練掌握了育種、栽植、管理等相關技能。至1995年,烏集頭村已經連片種植。經過幾年的實踐探索,旱地西紅柿產業逐步在該縣集店鄉、店上鎮、百尺鎮等鄉鎮開始規?;N植。

      為了將這一富民產業做大做強,2008年,該縣縣委、縣政府將2萬畝旱地西紅柿作為全縣重點工程之一,出臺了《壺關縣旱地西紅柿種植工程實施方案》,對發展旱地西紅柿予以資金支持,農戶種植1畝旱地西紅柿,補助種苗款100元,因自然災害造成損失,采取以補代保的辦法,視受災程度酌情補償,絕收的每畝補償1000元。

      完善體制機制 加大扶持力度

      為進一步發揮政策引導作用,促進特色農業產業發展,該縣先后出臺了《壺關縣農業特色種植補貼辦法》等一批強農惠民政策,特別是新出臺了《壺關縣脫貧攻堅產業扶貧政策》,對全縣種植養殖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能人大戶,從種植、養殖、加工、銷售、農業保險等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進行獎補,而且獎補政策連續3年。

      一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僅發展脫貧產業年獎補資金就超過3000萬元,為全縣特色農業產業發展注入一劑強心劑。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當年種植旱地西紅柿,每畝分別補貼300元;規模種植戶當年集中連片種植旱地西紅柿10畝以上,每畝分別補貼200元;繳納旱地蔬菜種植保險每畝補貼50%保險費;使用防雹網每畝補貼300元……

      一串串數字,一件件實事,體現了該縣縣委、縣政府對發展旱地西紅柿產業堅定的信心和決心。

      他們還結合農時農事,積極組織農業專家針對性開設培訓課程,深入鄉村農戶、田間地頭大規模開展貧困勞動力種植養殖技術培訓,累計培訓新型職業農民3350人、貧困勞動力6000余人。大批種養專業大戶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帶動形成了大批專業村,促進了當地農民增收致富。

      如今,壺關縣的旱地西紅柿種植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太行山區的山坡梯田上,光照充足,通風良好,晝夜溫差大。施用農家肥料,旱作管理過程成熟并融入了標準化技術,又有著壺關縣全國生態示范區和深呼吸小城負氧離子每立方厘米超3.5萬個的特定地理氣候條件,所產西紅柿入口沙甜,有著鮮明的地理地域化獨特品質。

      目前,該縣旱地西紅柿已經發展到10個鄉鎮170個村,有種植專業協會及合作社167個、2萬余個家庭進行種植,種植面積達到5萬畝,總產值達到10億元,在全縣精準脫貧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突出市場導向 帶動農民增收

      2016年,壺關縣旱地西紅柿獲得“國家地理標志商標”認證,成為農產品馳名商標。壺關縣旱地西紅柿開始走出大山。

      壺關縣旱地西紅柿以優良的品質深受城鄉廣大居民喜愛,除在當地暢銷外,產品還遠銷至河南、山東、河北、安徽、浙江以及省內各大超市。去年,該縣已與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京東山西農特產館、北京明城同輝菜籃子網、北京學?;刂惫┢脚_等多家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成功打開了旱地西紅柿的進京之路。

      為進一步打開銷路,壺關縣成立了旱地西紅柿銷售信息服務中心,采取網上發布銷售信息、公布客商聯系方式、連續多年舉辦旱地西紅柿采摘節等多種形式,和全國各地蔬菜批發市場互通信息。同時他們還按照旱地西紅柿種植布局,在10多個村設置了批發市場,安排專人上門辦理蔬菜運輸通行綠卡和植物檢疫證,方便外地客商就地就近收購。如今,旱地西紅柿已成為壺關縣農業主導產業的“金字招牌”。

      集店鄉會龍莊村的楊欣欣,通過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后,不僅種植了25畝旱地西紅柿和豆角,還把自己的蔬菜大棚擴展到了8個,蔬菜生意做得風生水起,年純收入達到了20萬元以上,同時帶動周邊貧困戶近20人,戶均增收2000元左右。

      近年來,該縣圍繞“村村有主導產業、戶戶有脫貧項目、人人有增收門路”的目標,探索實施“公司+基地+農戶”發展模式,通過采取資源開發、資產收益、入股分紅、招商引資、能人領辦等多種辦法,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堅持市場導向,大力發展高附加值、高品質、市場前景好的山地特色產業。

      在發展旱地西紅柿產業基礎上,又積極探索打造光伏發電、中藥材、花卉種植、鄉村旅游等十大扶貧產業,進一步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農民增收脫貧、產業轉型發展,走出了農村、企業與貧困戶幫扶聯動、互惠共贏、同頻共振、同步推進的抱團脫貧致富之路。

      目前,全縣科學規劃,已經初步形成了以百尺、店上、集店等鄉鎮為主的旱地西紅柿、豆角和辣椒等旱地蔬菜產業區;以樹掌、石坡、鵝屋等鄉鎮為主的連翹、黨參、黃芪等中藥材產業區;以龍泉、店上、五龍山、黃山、東井嶺等鄉鎮為主的康乃馨、百合、非洲菊、油用牡丹等花卉產業區;以龍泉、百尺、黃山等鄉鎮為主的構樹、葡萄、玉露香梨等干鮮果產業區;以晉莊、石坡、橋上等鄉鎮為主的古村落、采摘園、農家樂等鄉村旅游產業區。

      一業興帶來百業旺。壺關縣大力推廣西紅柿產業的成功經驗,各鄉鎮因地制宜發展各類農產品生產和加工鏈條,一個個特色產業筑牢了脫貧攻堅的基石,匯聚成源源不竭的鄉村振興動力。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
     
    抖音奶片故意走漏15秒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