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是一個風景如畫的地方,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歡快的壯族人們的歌聲,還有那美麗的陽朔,和迷人的梯田,無不令人心馳神往,還有個地方,龍勝,那里也是山清水秀,氣候宜人,還有當地一種漂亮的鴨,龍勝翠鴨,它們的羽毛黑帶綠,它們和群性好,適宜水面和稻田飼養。
養殖龍勝翠鴨,選定品種,主要是考慮要適應當地的氣候及環境條件。龍勝翠鴨是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形成的,對原產地有特殊的適應能力。當被引進到新的地區后,如果新地區的環境條件與原產地差異過大時,引種就不易成功,所以引種時首先要考慮當地條件與原產地條件的差異狀況;其次,要考慮能否為引入品種提供適宜的環境條件??紤]周到,引種才能成功。
首次引入品種數量不宜過多,引入后要先進行1~2個生產周期的性能觀察,確認引種效果良好時,再適當增加引種數量,擴大繁殖。引種時應引進體質健康、發育正常、無遺傳疾病、未成年的幼禽,因為這樣的個體可塑性強,容易適應環境。注意引種季節。引種最好選擇在兩地氣候差別不大的季節進行,以便使引入個體逐漸適應氣候的變化。從寒冷地帶向熱帶地區引種,以秋季引種最好,而從熱帶地區向寒冷地區引種則以春末夏初引種最適宜。做好運輸組織工作安排,避開疫區,盡量縮短運輸時間。如運輸時間過長,就要做好途中飲水、喂食的準備,以減少途中損失。
在日常的飼養種,養殖戶可采用配合飼料,堅持要按時定量喂,日喂3次,并隨體重逐步增加喂量(日投料量為其體重的5%)。如果是作為后備種鴨,應酌情增加青綠多汁的飼料,如禾荬草、娥菜草等,用量約占總喂料量的15%,以適當控制體重。產前30~40天,青料可增至55~70%,粗料占20~30%,精料占10~15%。每天清理鴨舍,勤換墊草和通風換氣,保持水源清潔衛生,要確保每只野鴨都有采食位置。定期稱測體重,并酌情調整飼糧,使種用育成鴨達到標準體重,使肉用成鴨及時上市。充分放牧,40日齡后,除惡劣天氣外,均應實行放養,一方面可以使其保持野性,另一方面也鍛煉其合群性,克服配合飼料營養的不足,對提高野鴨體質和種用價值大有稗益。對肉用成鴨則應減少放養或全部舍飼,增加蛋白質喂量,增添某些飼料添加劑,促進生長,提高肉質。